篮球比分直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8年09月01日点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Compendium of Chinese Esoteric and Modern History

课程类型:公共平台课

总学时及学分:32学时 2学分

适应对象:本科二年级

主要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执行日期:2018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学生应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与要求:

第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不同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第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分为上编、中编、下编三个部分进行教学活动。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从此开启了西方列强的侵华之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中国社会如何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其次是政治控制;第三是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最后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1.2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1.3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虽然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但是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近代中国遭受的西方侵略,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与民族觉醒。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意义。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农民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2 洋务运动的兴衰。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3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但维新变法很快失败,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的性质、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维新运动的性质、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教学重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意义。

教学难点:全面、准确评价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3.2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武昌起义取得胜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3 辛亥革命的失败。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孙中山不得不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过程与意义,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与实践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兴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形成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岀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但是,从根本上说,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一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二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二十世纪前半叶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近代以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以及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资产阶级民主党派的三种建国方案。

教学重点:二十世纪前半叶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对中国各政治派别在政治趋向上的影响。

教学难点:两种中国之命运的斗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的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岀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在此基础上,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运动。

4.2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建党时期的“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4.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主要是:第一,第一次提岀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岀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过程及意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内容及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弘扬建党时期的“红船精神”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红船精神”。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先后组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5.2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到1935年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又解决了思想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正确认识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继承与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探索,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加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1 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启了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按1937年的比价,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6.2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6.3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这个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6.4 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6.5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里号”上举行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签字仪式。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日本的侵华史实与罪行,正确认识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的评价。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但是,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作战,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计划,并使他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难以逃脱遭遇灭顶之灾的命运。

7.2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因为这时,不仅老百姓不要蒋介石,就连上层分子、中产阶级也不想给蒋介石抬轿子了,也要推翻他了,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政府都打了败仗,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人民民主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7.3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4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国民党政府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正确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掌握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下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与实践

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与新变化。

教学重点: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教学难点: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也开始实行了。

8.2 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8.3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二十世纪中叶的时代特征与世界冷战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的形势与任务与过渡时期的性质和总路线,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9.2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总路线提岀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1976年10月6日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即使在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9.3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取得了发展;第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最后,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理论成就,掌握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与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难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0.1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篮球比分直播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0.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开始全面展开。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篮球比分直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0年启动了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举措,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

1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由此打开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1年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教学重点:历史性转折的完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1.1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共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共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1.2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共中央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1.3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新时代下党和国家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教学难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五、教学建议

鉴于同学们在中学阶段已经开设过同类课程,所以在课堂上将增加学生参与的环节,积极鼓励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客观评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能力;采取课堂讲授、研讨等形式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采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推荐课下阅读参考书目和相关网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前沿信息;联系社会实际,将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带领学生积极进行研讨。

六、考核评价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成绩。线上学习部分根据学习平台按要求完成考试,线下学习部分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线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出勤5%、平时作业5%、课堂表现10%)占总评成绩20%,在线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60%。课堂出勤低于三分之一者取消该课程线下学习部分期末考试资格。

七、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9.中国共产党章程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

11.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出版,2016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出版社:习近平篮球比分直播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4

13.当代中国研究所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全五卷),人民出版社,2012

14.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中国近代史 1840—1919,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7

15.曾业英: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4

制定者:黄  艳  2018年6月 

审核者:刘  亚  2018年6月 

批准者:李锡英  2018年6月